新名劍風流 
【作者】古龍
【出版社】風雲時代
 

  這是第二次看這部「名劍風流」了,由於是古龍早期的作品,所以很有他早期摸索的痕
跡,包括這部書的一些特點。比如說,從這部書看得出來古龍掌握長篇的功力並不好,他可
以在故事中不斷「出奇」,讓人眼花撩亂,但卻沒有辦法做一個很好的收尾,《名劍風流》
如此,印象中《武林外史》雖然問題沒那麼大,卻也是如此。

  據說古龍後來寫這部小說的時候,已經是斷斷續續的在寫,到後來結尾甚至拒絕去寫,
所以才讓出版社找了個喬奇來代筆,寫下一個極可笑又充滿前後矛盾的結局。我們可以說,
古龍後來自己也意識到了,他已經無法駕馭這個故事了,這個故事的架構已被他自己寫得太
過龐大,很難再做一個好的收尾。但你說古龍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收尾呢?我認為古
龍是老早就想好了結尾,所以他在很早的時候就佈下了殺人莊的伏筆,喬奇代筆前正好是墨
玉夫人與姬苦情的出場,若照這脈絡再好好寫下來,結尾想必很精采!

  也正因為古龍缺乏了這種架構長篇故事的能力,因此後來如「楚留香」、「陸小鳳」之
類的作品以故事的長度而言可以算是長篇,但卻是以單元的方式在寫。況且雖然古龍不擅長
篇,但中篇作品如「多情劍客無情劍」、「流星蝴蝶劍」等等…卻也不乏佳作。而長篇若能
收尾得乾淨漂亮,則也能成為名作,最典型的作品就是「絕代雙驕」。

  雖然以上講了許多缺點,但這部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頗高的,原因無他,就是情
節精采刺激,劇情懸疑詭譎到了極致,這也正是古龍寫武俠最擅長之處。

  我們可以說,在這部書中,我們看見了古龍的「才華」,他在書中把自己描寫奇詭的情
節的能力展露無遺,因此這部書的情節讓人十分引人入勝,看了就停不下來;但我們同時也
遺憾的發現古龍沒有架構一個長篇故事的「能力」,所以才以至於讓這個精采的故事失控了
。但是,名劍縱斷也風流,我個人對於這部作品仍是給予很高的評價的。

 

        ※        ※

 

    ◎辭典

 

    「窩窩囊囊」  卷(五) P.101

  雖然網路上查到多是「無用」、「懦弱」之類的解釋,但窩囊也有邋遢的意思,而書中
原句:「我可不想把這麼大一本廢紙藏在身上,女孩子身子若窩窩囊囊的,看起來就像個大
傻瓜。」,可推測「窩囊」應該有「身上帶了許多累贅物」的意思。

 

    「打秋風」  卷(八) P.50

  富有的人抽取小利,或藉故向人求取財物。

 

        ※        ※

 

    ◎佳句

 

  「驕傲的人就一定很靠得住,因為他絕不會做讓自己丟人的事。」

 

  「她卻不知道女人說謊的天才本是天生的,男人卻非久經訓練不可。」

 

        ※        ※

 

    ◎典故

 

  「劉伶尚未醉,怎敢闖天台?」

  此典直覺應為竹林七賢之劉伶之典故,但並無關於劉伶與天台的典故,唯有「劉阮入天
台」之典故,不知是否為以下此典之誤用?

  『漢明帝永平五年(西元62),劉晨、阮肇二人上天台山採藥,迷路不得返家。經十三
日饑渴,採食桃子,才吃數顆,便止飢且體力充沛。見溪流中有蕪菁葉,甚鮮,復有胡麻飯
一杯流下,二人乃知此地有人家。遂度山,見二女,容顏絕妙,殷勤款待二人。當地氣候草
木,常如春日。半年後,因思鄉,求歸。至家,子孫皆已歷七世。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見太平廣記‧卷六十一‧天台二女)


  「司馬相如、藺相如,名相如,實不相如。」

  原為名對句:「司馬相如、藺相如,明相如,實不相如。長孫無忌、魏無忌,彼無忌,
爾亦無忌。」

  亦有流傳典故,白話如下:

  李夢陽是明朝有名的文學家,他當戶部主事的時候,得罪了大太監劉瑾,被撤了職。劉
瑾被處死以後,明武宗就把李夢陽升了官,派他到江西去當提學副使,是管理一個省的學校
教育的文官。

  一天,李夢陽來到一個學堂,看到名冊裏邊有個學生也叫「李夢陽」,跟自己名字一模
一樣。李夢陽挺感興趣,想看看這個“小李夢陽”是個什麼人物,就叫人把他找來了。李夢
陽一看這個小「夢陽」,歲數不大,長得挺秀氣,心裏就有幾分高興。可他學問怎麼樣吶?
李夢陽打算考考他,就對小夢陽說:「你難道沒聽說我的大名嗎?幹麼起個跟我一樣的名吶
,這不是成心冒犯我嗎?」小夢陽不慌不忙地說:「小人的名字碰巧跟您的名字一樣,可不
是我成心要冒犯大人。名字是父親起的,我可不敢隨便改。」李夢陽想了一下說:「我出個
對子考考你,要是對得好,我就饒了你。」李夢陽就說了這麼一個上聯:「藺相如,司馬相
如,名相如,實不相如。」

  藺相如是戰國時候趙國的上卿。歷史上有名的「完璧歸趙」、「將相和」這些故事,說
的就是藺相如。司馬相如是西漢時候有名的文學家。李夢藺相陽的上聯是說,藺相如、司馬
相如這倆人都叫「相如」,可一個是政治家,一個是文學家,實在是不相同。暗含的意思是
,我叫李夢陽,是有名的人物,是文壇的領袖;你也叫李夢陽,可你有什麼本事能跟我比,
你也配叫「李夢陽」?
 
  小夢陽想了一會兒,工夫不大就對出了下聯:『魏無忌,長孫無忌,彼無忌,此亦無忌。』

  魏無忌,是戰國時候魏國的大臣,又叫信陵君,是有名的“戰國四公子”之一。有名的
「竊符救趙」的故事,說的就是魏無忌。長孫無忌是唐初人,他幫助秦王李世民搶到了皇位
。唐太宗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,就封長孫無忌當了大官兒。

  小夢陽的下聯是在說,戰國的信陵君叫無忌,八百年後唐朝的長孫無忌也起名叫「無忌
」,他可以起跟別人一樣的名字,一點也沒有顧慮,我起個名又幹嗎有顧忌吶?名字相同的
人多了,不能您叫的名字,別人就不許起了。雖說您是個大官兒,可也不能官兒大壓死人呀
!李夢陽一聽,小傢夥還有兩下子,心裏挺高興,誇獎了他幾句,還送給他好些書。

 

   「劉楨之平視」

  劉楨,建安七子之一,少有清才,以文學見貴,終於野王令。楨辭旨清妙而為諸公子所
喜愛。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時,有次宴請諸文學侍從,於酒酣耳熱、舉座盡歡之際,命夫人甄
氏出拜,座中眾人皆拜伏在地,只有劉楨平視甄氏。曹操聞之,乃收楨,以失敬罪,被發配
做苦役。後來曹丕問他何以不守法令呢?劉楨回答:「臣誠庸短,亦由陛下網目不疏。」除
承認自己的平庸短淺不是外,也委婉的表達了法令過苛的想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見世說新語)

 

  「公冶長、公冶長,南山有隻羊,你吃肉,我吃腸。」

  此典原出自論釋:
 
  論釋云:公冶長從衞還魯,行至二堺上,聞鳥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。須臾見一老嫗當道
而哭,冶長問之。嫗曰:「兒前日出行,于今不反,當是已死亡,不知所在。」冶長曰:「
向聞鳥相呼往清溪食肉,恐是嫗兒也。」嫗往看,即得其兒也,已死。

  即嫗告村司,村司問嫗從何得知之。嫗曰:「見冶長道如此。」村官曰:「冶長不殺人
,何緣知之?」囚錄冶長付獄主。問冶長何以殺人,冶長曰:「解鳥語,不殺人。」主曰:
「當試之,若必解鳥語,便相放也。若不解,當令償死。」駐冶長在獄六十日。

  卒日有雀子緣獄柵上,相呼嘖嘖,冶長含笑。吏啓主冶長笑雀語,是似解鳥語。主教問
冶長:「雀何所道而笑之?」冶長曰:「雀鳴嘖嘖,白蓮水邊有車翻覆黍粟,牡牛折角,收
斂不盡,相呼往啄。」獄主未信,遣人往看,果如其言。後又解猪及燕語,屢驗。於是得放
。然此語乃出雜書。未必可信。而亦古舊相傳,云冶長解鳥語,故聊記之也。

  而此故事亦有被改編成類似童話的版本:

  古時候,有一個窮苦的讀書人,叫做公冶長。他有一項別人沒有的才能,就是能聽懂鳥
說話。因此每當他讀書讀累了,就坐在樹下,靜靜的聽黃鶯唱歌、麻雀說人閑話,還有見聞
豐富的白頭翁說哪裡好玩,哪裡有好東西吃;有時也聽烏鴉咒罵別人,或是金絲雀夫妻倆鬥
嘴吵架,真是有趣極了。他常常在樹下聽得入了神,一坐就是半天。別人都以為他在發呆呢!

  有一天,公冶長在廚房準備做午飯,卻發現米缸裡一粒米也沒有了,正在苦惱的時候,
一隻喜鵲飛到窗外,停在一棵樹上,對公冶長說:「公冶長,公冶長,後山有隻大肥羊,你
吃肉來我吃腸!」公冶長聽了,不怎麼相信頑皮的喜鵲,怕它是在捉弄人,所以根本不理會
它。喜鵲等了一下,看公冶長一點動靜也沒有,又大聲的叫:「公冶長,公冶長,後山有隻
大肥羊,你吃肉來我吃腸!」公冶長心想反正也沒米做飯,不如先看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
,便出門去了。喜鵲飛在前面帶路,一會兒就到了後山。

  公冶長一看,果然有一隻大肥羊受了傷,死在那兒。他高興的對喜鵲說:「你真的沒騙
我!我一定會把腸子留給你!」於是他費了好大的力氣,把大肥羊扛了回來。

  公冶長在廚房用刀子把一塊塊羊肉割下來,喜鵲又在外面尖著嗓子叫:「你吃肉來我吃
腸,你吃肉來我吃腸!」公冶長不耐煩的說:「知道啦,知道啦,你先到別的地方去,等一
下你回來就有腸子吃了!」喜鵲聽了,就開心的飛走了。

  公冶長用羊肉做了一頓香噴噴的午餐,吃得直打飽嗝。他嫌腸子髒,忘了應該留下來給
喜鵲吃,就把腸子一股腦全丟到河裡去了。沒多久,喜鵲飛回來了,公冶長才想起應該把腸
子留給喜鵲。他趕忙到河邊去看,但是那些腸子已經不知道流到那裡去了。公冶長只好跟喜
鵲說:“對不起啊,我已經把腸子丟了,實在對不起啊!”喜鵲氣呼呼的飛走了,公冶長也
沒怎麼在意,慢慢就忘了這件事。

  冬天到了,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,這一天,雪停了,公冶長忽然聽到廚房外面有聲音在
叫:「公冶長,公冶長,後山有隻大肥羊,你吃肉來我吃腸!」他探頭一看,原來又是上次
那只喜鵲在樹上對他說話。公冶長很高興又有羊肉可吃,就趕忙跟著喜鵲上山去。可是這一
回,山上躺著的並不是大肥羊,而是一個凍死的人。公冶長知道他被喜鵲騙了,非常生氣,
可是喜鵲老早就飛走了。他看那人已經沒氣了,沒辦法只好下山回家。

  那天下午,忽然兩個衙門的人到公冶長家裡,把他抓走了。因為有人發現了後山那個死
人,也有人看見公冶長一個人上山去,又下山來,所以縣官認為死在後山的那個人就是公冶
長害死的。公冶長分辯說:「我去的時候,那個人已經死了!」縣官很生氣的說:「大雪天
裡你沒事跑上山去做什麼?何況山上只有你的腳印,不是你害的,是誰害的?」公冶長沒辦
法,只好詳詳細細的把喜鵲的事告訴縣官,縣官根本就不相信,他拍著桌子說:「哪有人聽
得懂鳥說話的?我活了這麼大年紀,都沒聽說過有這種事!」於是縣官就把公冶長關了起來。

  公冶長知道這都是因為他忘了把大肥羊的腸子留給喜鵲吃,所以喜鵲故意陷害他。可是
,他也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縣官相信他的話。

  監牢裡密不通風,只在很高的牆上開了一個小小的窗子。公冶長看見窗外常有麻雀飛來
飛去,便常常站在窗下聽麻雀說話,因此日子也不難過。有一天,公冶長聽見一隻麻雀吵著
說:「大家快來啊!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!東門橋上有一輛裝滿穀子的牛車翻了,那穀子
撒了一地呀!大家趕快去吃吧!」說著,一大群麻雀都劈劈啪啪的飛走了。

  公冶長一聽,就趕忙對看守他的人說:「那一大群剛飛走的麻雀都是要去東門橋吃穀子
的。你趕快去報告縣太爺,請他派個人去東門橋去看看,要是真有一輛裝滿穀子的牛車翻了
,就可以證明我聽得懂鳥說話了。」縣官雖然不相信公冶長的話,但還是派人去東橋們去看
看,果然,那兒有一輛牛車翻了,穀子撒了一地,一大群麻雀正在嘰嘰喳喳爭先恐後地在啄
穀子吃呢。

  縣官終於相信公冶長聽得懂鳥語,也相信了關於喜鵲的故事,知道後山上的死人並不是
公冶長害的,於是就把他放了。

  公冶長回家以後,很多鄰居和朋友都紛紛來看他。公冶長很感慨的對大家說:「我被關
進牢獄以後,明白了一個道理,那就是不只是對人要守信用,連對鳥也一定要守信用啊!」

  這個寓言流傳很廣。故事中的公冶長對鳥無信,招致無妄之災,由此可見,對鳥尚且要
守信,何況待人呢?而在實際生活中,公冶長是一位賢人,不但是孔子的學生還是他的女婿
呢!

 

  「子都之貌」

  子都是春秋時期鄭國大夫,爲鄭國公族(姬姓),名閼,又稱公孫閼,子都乃其字,是
著名美男。《詩經•鄭風》有:「不見子都,乃見狂且。」《孟子•告子》有:「至於子都
,天下莫不知其姣也。不知子都之姣者,無目者也。」
 
  前712年夏,鄭莊公與魯隱公伐許國時,子都與潁考叔爭車不成,在戰場中暗箭射死潁
考叔。鄭莊公得知後,未懲罰子都,僅在祭祀時詛咒射潁考叔者。以此故事爲題材,有名爲
《罰子都》(又作《伐子都》)的包括京劇在內的許多文藝作品,其中考叔之魂索走子都性
命。成語「暗箭傷人」也源出於此。

 

  「葉公之龍」

  古人葉子高喜歡龍,家裡全用龍來雕飾。天上的龍知道此事,特到葉公家的窗口窺視。
葉公見了真龍,卻嚇得面無人色。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表裡不一,似是而非的假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典出漢‧劉向‧新序‧雜事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no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