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海潛將  
【導演】小喬治提曼
【主演】小古巴古丁 (征服情海)
    勞勃狄尼洛
    莎莉賽隆 (全民超人)

 


  第一次看〈怒海潛將〉,是在我很小、大概國小的時候看的,如今對這部片的情節
內容只剩下一個大概的印象,而且非常模糊了。仍然記得的是,記憶中這部片確實是部
相當動人的好片。因為不希望這樣的好片被自己遺忘,所以才又跑去找回來看,誰知道
,最不願發生的事情居然就這樣發生了。這次重看,竟然覺得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看
了。


  一以貫之的說,〈怒海潛將〉是部非常勵志的電影。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小時候會
覺得這是一部好片,因為那個年紀確實容易受這種勵志的氛圍所感動。眼看主角卡爾在
一個備受不公待遇的環境之下,仍能堅持到底,甚至表現出過人的表現,確實會讓觀眾
有一種大快人心、一吐怨氣的暢快感受。


  事實上,整部片也用了很大的篇幅、很多的事件來表現卡爾的「不畏逆境、力爭上
游」。先是不甘於黑人在船上只能作伙伕,於是和其他人比游泳以證明自己的能力;後
來在學校裡受到排擠,卻硬是表現得比其他同儕優秀;在課業上毫無基礎,也自己找時
間苦學(兼泡妞);能夠在危機之中拯救同學,但勳章卻頒給了逃跑的人;比賽閉氣贏
過老是刁難他的士官長;不惜潛水九個小時,在幾乎快被凍死的情況下,找回刻意被散
落的零件,成功完成任務;替國家尋獲重要的核彈頭,成為海軍英雄;最後不惜截肢,
而且用脆弱的義肢撐起重達三百磅的潛水裝備,過程中一度痛到流淚,卻仍然向前走完
十二步。這樣的情節,在在都是相當令人敬佩的事蹟,確實足以令觀者動容。


  以卡爾的這些事蹟,「正面著筆」來突顯出這個人的毅力和堅強,可以說是費足了
苦心,想營造出十足的勵志的效果。但是相較於這麼重、這麼大量的正面著筆,在人物
心理上的「側寫」卻顯得遠遠不足。卡爾的心中到底是抱持著什麼樣的信念去達成這些
艱鉅的事蹟?在強大的勵志背後,支撐這一份「志」的骨幹似乎並不夠強。我們可以看
到卡爾不斷地擊敗重重的考驗,以驚人的意志往前衝,但是對於他的心理狀態和信念,
我們卻很難找到一個核心價值,搞不清楚他所奮鬥、追求的目標以及動力到底是什麼?


  最關鍵的三場戲,卡爾得知父親去世、士官長勸卡爾別去考試、妻子哭著勸卡爾退
休,這三場戲應當可以在卡爾的心情和理念上有所著墨,卻都沒有特別的表示。既然沒
有深刻地表達出人物核心的信念,觀眾對他的奮鬥感受不到太多同理心,那麼儘管再怎
麼煽情的橋段,能夠打動人心的力道仍舊有限。我認為這是〈怒海潛將〉最大的缺點。


  甚至到了最後,我開始覺得那些反對卡爾復職的聲音也不無道理:「你不是為他或
為我才做這決定,你全是為了自己,你一向都只考慮你自己!」、「有一天可能有另一
位潛水員的生死掌握在你手中,請你捫心自問,以你…將近四十歲、一腿殘廢,你比得
上身強體壯、年紀只有你一半的潛水員嗎?」前者是妻子的責備、後者是官僚的質疑,
對於卡爾的選擇其實都是相當有力的駁斥,但是卡爾對前者的回應是無言以對,對後者
的回答則沒有什麼說服力(「問題應該是…他們比得上我嗎?」)。


 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,卡爾的義無反顧似乎變得難以令人認同,甚至會有讓人感到幾
分一意孤行。既然對於卡爾堅持的信念缺少有力的詮釋,而他人的反對又提不出有力的
辯駁。此消彼長之下,卡爾最後走完那十二步,固然毅力動人,但是這份決心卻已有可
議之處,那份感動自然也得大打折扣。


  當然,這部片的原文片名「Man of honor」,意為「榮譽之人」,而卡爾自己也在
法庭上大談自己對於榮譽感的重視,父親對於卡爾的期望也有幾分著墨。然而若要以此
為線索支撐起全片的核心價值,卻仍然太過薄弱。


  前陣子我就在思考,當一部戲太過用力地想要把主角演成一個「好人」的時候,一
但有處理得不夠全面之處,反而會讓觀眾從反面去思考「真的有那麼好嗎?」〈怒海潛
將〉似乎也是一樣。當我已經不再只是那個國小的孩童,卡爾所面對的個個質詢、付出
的種種代價,他對於「榮譽」的堅持,似乎也變得不再能那麼深切地感動我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no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