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外禪

【作者】李慶西
【出版社】幼獅
 

 

  之所以會借這一本書,主要是為了想接觸佛家禪宗所謂的「禪」,本以為內
容應該會是一些禪門公案故事之類的,結果大出我所意料,內容大多是一些出自
於古人稗官筆記,如:《世說新語》、《東坡志林》、《夷堅志》等等…的古人
佚事掌故。以作者的說法是「猶如禪宗公案,可用以參悟、去執,可於玩習中消
陰去蓋…」,但此話實在是言重了,雖然我還不了解「禪」的涵義是什麼,但書
中許多故事也就是一些類似世說新語的古人趣事妙談而已。妙則妙矣,禪卻未必。

  不過雖然聽起來很嫌棄,但其實我是愛讀這類稗官筆記的,因此這本書倒也
算是誤打誤撞地合我脾胃了。甫讀此書時,也只不過是抱持著無聊翻翻看的心情
去看的,但一則一則有趣的小故事,很容易就讓人欲罷不能,非得到看完才肯罷
休,再加上書也不厚,九十三則故事一下子就翻完了。仔細品來,其中部分篇章
劇情有趣,甚至似有極短篇之筆意。

  除了改寫稗官故事以外,裡頭較能瞧見作者影子的,也就只有開頭的一篇序
了。序裡談到作者年輕時遇一老人,每日上門請教棋藝,但後來吸引他卻不是老
人的棋藝,而是老人的博學。「以他的年歲和閱歷,當時在我這個十六七歲的少
年人眼裡,簡直就是一部大書。」,這樣的感覺我也遇過、我也熟悉,所以讀這
一篇序尤其能有共鳴。

  後來這一本書還被我拿來當作每天晚上說給家中小弟的床頭故事,倒也有趣
,只可惜時日無多,還來不及把裡頭的故事全說完就上台北了。

 

        ※        ※

 

    ◎辭典

 

    「斜欹」

  欹,音同「衣」,傾斜不正。

 

    「扞格」

  扞,音同「汗」。扞格,比喻互相牴觸。

 

    「措大」

  貶指貧寒的讀書人,亦做「醋大」。

 

    「鍋竈」

  竈,音「造」。意同「灶」。

 

        ※        ※

 

    ◎佳句

 

  「讀經不如讀史,讀史不如讀子書,讀子書不如讀稗官筆記。」

 

        ※        ※

 

    ◎節錄

 

    賭錢不輸方

  汴京相國寺外,一江湖道人設攤售賣諸色秘方。有所謂「賭錢不輸方」
。某嗜賭少年見之,心中竊喜,遂出重金購得。回家啟緘,見紙上唯書「但
止」二字。

 

    三道士

  天寶山有道士三人結伴採藥。一日,偶於山間敗墓中發現大量殉葬錢物
。此時天色已晚。三人合計,先取一二千銅錢沽酒,當夜飽餐一頓,待天明
再行發掘。於是,一人下山置辦酒食,二人留守墓旁。

  然而,此二人則私下另作謀算,擬對半分取墓中錢財。稍後,下山道人
攜酒食歸來,二人猛然舉斧砍擊,隨之將屍體拋入深澗。事畢,彼此相顧大
笑,擺開酒食,席地飲酌。未料,酒中已下毒藥,二人飲後俱氣絕身亡。殊
不知另者更有獨吞之心。

 

    紅貓

  南宋紹興年間,臨安北門外有一賣滷味的商販,名喚孫三。此人每日外
出行商,必告囑家人:「好生照料貓兒,全城沒有這般品種,若讓外人偷去
,可要我這條老命了!」這話常刮入鄰居耳中,漸而使人心生詫異。互相問
及,都未曾見過那貓,不知究竟如何珍貴。因孫家終日大門緊閉,從不讓貓
兒出戶。

  一日,孫妻出門,那貓突然跟出門外,孫妻急忙轉身抱回。目睹者皆大
為驚駭,那貓竟全身紅色,真謂世所罕見。當日,孫三歸來,聽說貓兒出門
,即痛毆其妻。此後,紅貓一事終於輾轉傳至官中某宦官耳邊。宦官派人來
找孫三,欲購買此貓。孫三一口咬定不賣。宦官不死心,一再派人上門,最
後總算得手,出了好大一筆銀子。貓兒一去,孫三即號咷,揮拳毆打其妻。

  宦官得貓歡喜至極,精心餵養,打算調馴後進獻皇上。然而,不出幾日
,此貓毛色漸淡。半月後,紅貓已褪成白貓。此時,派人傳喚孫三,未料其
人已舉家遷徙別處,不知所向。原來,紅貓係用顏料染成。

 

    長生酒

  漢武帝求長生,派人各處尋訪靈丹仙藥。有人進貢岳陽酒香山所產仙酒
,據稱飲者不死。武帝大喜,然尚未飲服,卻被東方朔偷飲。於是聖顏大怒
,欲斬首治罪。東方朔辯曰:「陛下殺臣,臣亦不死。臣若喪命,足見該酒
不靈。」武帝無奈,笑而釋之。

 

    盜智

  某公遷官京師,暫居旅館。其館舍臨街,正對一染坊。此公閒來無事,
常坐門前茶肆觀望街景。一日,見數人頻頻往來,偷眼窺視染坊,不意心生
疑竇。值訝然間,有一人忽至身前,悄與耳語:「我等今日有一筆無本生意
,對過染坊所晾絲帛織物將悉歸我手。官人若看在眼中,切勿作聲,否則…
」此公答曰:「既不關我事,豈得饒舌。」某人拱謝而退。

  此公暗忖:「彼處染物皆晾於街面,大白日眾目睽睽,盜賊若真有招數
竊取,倒真可謂狡黠之輩。」因而,愈發諦神注目,待要看個究竟。但見盜
伙數人時時經過,或由左向右,或自右向左,巡逡不已。

  久之,形跡漸稀,至日幕時已匿而不見。染坊內外仍毫無動靜。此公訕
笑自語:「一幫騙子,如此耍我!」即起身,悻悻回房。進門只見滿室狼藉
,箱籠細軟皆不翼而飛。

 

    漢印

  元初畫家龔開隱居蘇州,與僧人權道衡相友,時有過從。一日,道衡於
市肆覓漢印一顆,見其物古樸可愛,欲購之。主人開價不薄,道衡攜銀無多
,便回寺取錢。其時,龔開洽路經此地,亦一眼看中漢印。主人告知已售與
道衡,然道衡遲遲未返,龔開即以重金買下。歸去摩挲賞玩,喜不自禁。

  其女聞知此事,忽出一語:「大人豈可奪人所好。」龔開頓時驚悟。當
下持漢印送還道衡,不期相遇道中。道衡笑曰:「既是先生所愛,貧僧自當
拱手相贈。」龔開曰:「不必,此物在你手裡也等於在我手裡。」二人相讓
不下,竟成僵局。終將漢印投諸深淵,一笑而別。

 

    鋸碑

  明初內閣大學士黃淮是浙江永嘉人,宣德二人致仕歸鄉。未久,其父病
亡,為築墓祭葬。工程將竣,惟缺墓前神道碑一石。黃淮命人多方尋覓,未
獲。旋於鄰縣瑞安境內發見一巨碑,為當地舊族高氏祖墳原物,係由整塊太
湖石磨礪而成。碑身紋路欹出,朗朗有致,黃淮見後十分滿意。但其父墓制
所限,此碑嫌大,只能取其半用之,遂命石工鋸開。

  石碑將鋸斷時,高氏後裔中有一人出言勸阻,稱:「相公取用此碑,恐
非孝道。」黃淮問其故,對曰:「但知墓碑可鋸,只怕後人再鋸。」黃淮聽
後默然。

 

    眼不見醜

  明代隆慶初年,大學士徐階致仕還鄉。一日,宴請親朋故鄰。席間有位
客人將桌上一件銀器揣入自己帽子裏,恰好被徐光瞅見。宴席將散時,主事
者查點器具,發現少一件,即喚僕人尋索。被徐公攔住。這時,偷銀器的那
位客人已經喝得爛醉,倒在桌上酣睡。帽子落到一邊,銀器也掉出來了。徐
公背轉身子,吩咐僕人仍將銀器擱回那人帽中。

 

    祝枝山賣字

  祝允明,字希哲,號枝山,明代書法家。平素喜好古帖字畫,凡遇之,
不惜傾囊購入,為此或變賣家業,故而家中常陷困窘。窘時,則變賣庋藏字
畫,所得僅抵原值十之一二。一旦手裏有錢,再又重金訪購字畫,缺錢時轉
而再賣,如此周轉而已。

  一富翁喪親,求其書寫墓誌銘,出價不薄。祝公鄙視此人,未肯。既而
生計困頓,有人再為勸說,祝公乃許,但要計字付酬。富翁大喜,舉筵款請
。祝公耳熱半酣之際,當眾展紙揮毫。請主人於岸上置一陶罐,每寫一字,
投入十錢於罐內。寫到二三百字,祝公見錢已至罐口,便道「夠了」,即停
筆,拎起陶罐,欣然而去。眾人勸阻不得,皆面面相覷。富翁頓足罵娘,且
無奈,只得請人另寫。

 

    名門之後

  錢某,雲間人,本乃鐘鼎簪纓之族,祖父錢龍錫曾為明末崇禎朝內閣大
學士。至錢某一輩已入清,星換斗移,家道衰敝,以至時時不能舉炊。一日
,錢某往親戚家乞借,得米數升。因其自幼嬌養,軀肢無力,歸途雇一傭夫
背米。一路間,傭者三五步做一停歇,且亦叫苦不迭。錢某怪其出活不力,
叱之曰:「我乃相國之後,不能肩扛手提,自是必然。你既為傭者,何以動
輒喊苦叫累?」傭者歎曰:「小人祖父亦乃前明尚書也。」

 

    奇石

  一西域商人往江寧販貨,與當地某商人相熟,常至其家。西域客見主人
家中花盆架上有一假山石,玲瓏奇堀,有心買為己有。幾次談到此事,主人
故意漫天要價,未肯輕易出手。一日,主人將此石仔細擦洗一番,去其污垢
,揣想更可售已高價。

  後一日,西域客造訪,一見假山石已被擦洗,連連頓足,長歎不已。主
人問何以如此,西域客告之:「此石原為一寶,可惜被你毀了。石上有十二
孔穴,按十二時辰排列,每到一時辰,便有紅蜘蛛於穴內結網。後網結成,
前網即消,實為一天然日晷。如今紅蜘蛛損殆不存,已成廢物矣。」言畢,
不顧而去。

 

    人生謔解

  陳翁、鄔翁同邑。一日,二老途中相遇,握手敘舊。陳翁喟然曰:「我
輩自幼相識,當年嬉耍淘氣,恍如昨日之事,轉瞬竟以衰老如此!」鄔翁曰
:「不但老朽,也將死矣!」陳翁曰:「你我貧苦一生,死亡之事難道還不
能免除嗎?」鄔翁曰:「免去一死,貧苦就沒有頭了!」二人相視大笑。

 

    易術

  金陵街頭有推車賣藥人,以幻術招徠主顧,生意頗好。其車上馱一尊羅
漢像,撮藥時往羅漢手掌灑過,竟多半留於掌上。所以,人皆信其靈驗。有
一少年在旁觀察良久,遇探其祕竅。人散後,少年邀賣藥人赴酒肆酌飲。吃
喝一通,出門竟不付帳,店家似渾然未覺。

  如此一連三回,賣藥人深為驚異,問他究竟施用何種法術得以脫身。
年言稱:「只是一個小招數。不過,倘若先生願與我交換法術,弟子也算三
生有幸。」

  賣藥人相告:「其實,我那一招很簡單,羅漢手掌是一塊磁石,藥裡拌
有鐵屑,自然能吸住。」

  少年說:「我這一招更簡單,約請先生之前就先把酒錢付給店家了。」
言畢二人相顧大笑。

 

    千金之論

  甲富乙貧,甲問乙:「我有千金,你願服侍我嗎?」乙說:「你的錢財
與我無干,我為何要服侍你?」甲:「倘若分與你一半,你肯服侍我嗎?」
乙說:「那樣你我就平等了,為何要我服侍你?」甲又問:「那麼,我將錢
財全數給你,你肯服侍我嗎?」乙說:「你貧我富,你服侍我才是道理,我
豈能服侍你!」

 

    神醫

  袁體庵,明末良醫,世居高郵,晚年在南京行業。某歲,適逢鄉試之年
,秋闈發榜,揚州一書生中舉,聞訊大喜,喜而發狂,狂笑不止。連日四處
求醫,竟無可治。不日,訪遇袁氏。袁問視之下,驚歎:「此病已無可救藥
,算來歸期只在十天半月之間。你當即早回家準備後事,否則恐怕來不及了
。」不過,袁氏讓他路過鎮江時找一位姓何的名醫再診斷一下,但稱:「抑
或尚有一線希望也未可知。」當下修書一封,交書生投遞鎮江何氏。

  數日後,書生抵達鎮江,其時狂笑症竟已不治而癒。因袁氏書札相託,
書生仍遵囑造訪何氏。何取信展閱一過,遞與書生,只見其中寫道:「此公
喜極而狂,喜則心竅開張而不可復合,非藥石之所能治也。故動以危苦之心
,懼之以死,令其憂愁抑鬱,則心竅閉合。至鎮江當已癒矣。」書生讀後大
為感歎,北面再拜而去。

 

    看戲

  某官於衙署召宴賓客,有戲班演出。其四位公子尚幼,平日被關在書齋
用功,此際躍躍欲作看戲之想。老爺召四人前來問話:「試問讀書好,還是
看戲好?你們各自據實回答。」

  小兒說:「看戲好。」當下被訓斥一通。大兒說:「自然是讀書好。」
老爺一笑:「此乃老生常譚,誰不會說。」二兒斟酌片刻,說:「書也需讀
,戲也須看。」老爺皺眉斥之:「此調停兩可之說,恰似你平日為人。」最
後,三兒回答:「讀書即是看戲,看戲即是讀書。」老爺掀髯大笑:「得之
矣!」

 

    應變

  明成化間,王恕任南京兵部尚書。一日出巡,路遇一瘋子,攔輿狂呼「
萬歲」。王公一時惶然無措,回府告之眾幕僚。屬下婁某進言:「此事有例
可循。北宋張詠鎮守成都時,詢閱軍旅,三軍亦向公呼『萬歲』,張公應措
甚善。」說到此,即為王公阻止:「暫勿透底,待我自己想來。」

  是夜,王公謝絕一切賓客,閉門靜思,排出數條對策。次日,一一詢之
婁某。婁某笑而不答。王公問:「當時張詠究竟如何應對?」婁某答之:「
當即下馬,亦呼『萬歲』。」王公喟然歎曰:「吾輩真不及古人,張公倉猝
間應對有策,我整夜想來也未得之。」

 

    匿名稟帖

  清道光間,兩江總督曾國藩駐領徽州,著意整頓地方政務。為開通言路
,鼓勵官民上書,特置一銅櫃,凡陳言地方利弊,指控官員不法之事,皆可
撰具稟帖投入其中,不必署名。

  於是,揭發告訐之風大起,不日間弄得人人自危。城中一訟師有善謀之
名,一般惶恐不安者連袂求其相助。訟師告諸來者:「不出三日,此櫃必廢
。」眾人只當隨口所言,不敢信。至第二日,曾國藩果然下令撤除銅櫃。

  原來,訟師當日撰書匿名稟帖數十篇,偏偏痛罵曾國藩。曾不能不閱,
又無可查究,終而悟及此舉之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no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